國有企業(yè)知識產權投資應注意風險防范
2021-07-27 16:12:06
目前,常見的用于國有企業(yè)投資的知識產權有:專利權、商標專用權、版權、非專利技術、商業(yè)秘密等。企業(yè)除了自己利用并獲取收益外,還可將其進行如下投資:(1)作價入股;(2)許可使用。
國有企業(yè)知識產權投資,存在以下主要風險:
(一) 不適當許可的風險。馳名商標之所以馳名,主要靠的是其產品過硬的質量。注冊商標的許可,要求被許可方必須保證產品的質量,維護商標信譽。如果許可不當,造成商標的濫用和商品質量的低劣,使商標信譽下降,產品無人問津,可能導致注冊商標被撤銷,從而喪失商標專用權。商標的濫用還可能導致商標變?yōu)樯唐吠ㄓ妹Q。專利的許可使用有利于新技術的推廣運用,但是,如果盲目地、無限制地濫發(fā)許可證,可能導致其所生產的產品過剩、滯銷,從而使投資者的利潤減少。
(二) 泄露成果的風險。專利技術是已公開的,通過法律得以保護,不存在保密的問題。未經專利登記的非專利技術,需要權利人通過保密措施而得以保護,國有企業(yè)將其投資,有可能泄露其研究和發(fā)展的成果。企業(yè)間的競爭,使技術不斷更新換代,從而使得作為出資的技術失效、泄密,或者被淘汰、替代,出資者的利益得不到相應保障。以商業(yè)秘密進行投資,一旦保密措施不力,就可能導致商業(yè)秘密的消滅,即使對方承擔了賠償責任,因投資者不能再許可他人使用,損失也是無法挽回的。另外,即使商業(yè)秘密不為公眾所知,因以其出資而使合作對方〈合作期滿后可能成為競爭對手〉掌握甚至利用,從而使商業(yè)秘密的價值性受損。技術成果掌握在他人手中,還可能導致權利人對其不易控制。
(三) 獲取許可費的風險。許可證合同依許可的地域、許可人保留自己實施技術及使用商標的程度不同分為普通許可、獨占許可、獨家許可等,其許可使用費也依次增高。依照國際慣例,合理的許可使用費數額一般掌握在占使用該專利技術所獲利潤的10~30%左右。專利的許可使用費的支付方式可以是:一次總算支付、提成支付和入門費加提成支付。一次總算支付是由雙方就應支付的費用在合同中一次明確規(guī)定,此后不再變動,許可方的風險較小。提成支付是按照專利技術使用的效益來確定使用費的數額,可以采取三種方法:按照產量、銷售額或者利潤為基數提取一定的比例。入門費加提成支付是被許可方在收到技術資料或者合同生效時,先支付類似定金性質的一定數額的入門費,再按照提成支付的方式支付專利使用費。被許可人實施專利的能力要受其財力、研究與開發(fā)能力、管理水平、產品銷售渠道等因素的影響,而專利實施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影響到其收入的多少,進而影響到許可方的收入。
#p#副標題#e#
(四) 法律保護不力的風險。知識產權是有地域性的,它僅在權利的授予國有效,超出這個范圍是得不到法律保護的。國有企業(yè)在將其知識產權向境外投資時,如果該技術并未在該外國取得專利權、該商標未在該國進行注冊,則國有企業(yè)對其并不享有專有權,一旦在該國受到侵權指控,則企業(yè)要承擔法律責任。另外,未在該國注冊的商標還存在著被他人搶注的風險。即使是在得到法律保護的國家進行投資,被許可方如果發(fā)生違約,例如使用專利超出了合同約定的技術領域和地區(qū)等,如果當地法律對其保護不力,則國有企業(yè)也會因此而蒙受損失。
(五) 知識產權本身帶來的風險。知識產權具有時間性,只能在一定的法律保護期限內為投資者帶來經濟收益。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,沒有有形損耗,只有無形損耗,即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逐漸貶值。一旦它的利用不能帶來收益或者被更新的技術所替代,則其經濟壽命也就終止了,被許可方可能因此不再支付使用費。此外,知識產權本身的瑕疵,主要是取得專利權的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專利性弱而被宣告無效或部分無效,被許可方可全部或部分停止支付合同中所約定的許可使用費,甚至追回全部或部分已付的費用〈許可方有惡意或如不追回則顯失公平時〉。
此外,許多國有企業(yè)在與外商合資、合作經營時,以其知名商標作價入股,如果合資企業(yè)、合作企業(yè)棄而不用,或者雖然使用,卻不為其進行廣告宣傳,這一知名商標就會被消費者淡忘,從而失去其本身的價值。因為商標不但要用質量來維護其信譽,也要用不斷的廣告宣傳來擴大其知名度、來保持社會認知的水平。
由于存在著上述風險,國有企業(yè)在進行知識產權投資時應特別注意風險的防范。一是不濫施許可;二是訂立保密合同;三是確定合理的價格和支付方式;四是向境外投資時要選擇對知識產權保護有較完備立法的國家;五是維持知識產權的有效性。
總之,國有企業(yè)在將其知識產權進行投資時,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,只有了解這些風險并做好風險的防范工作,盡量減少或避免風險所帶來的損失,才能取得較高的投資回報,達到效益的最大化。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相關作品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進行。聯系方式:400-700-0065
在摘編網上稿件時,由于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稿件作者并與作者取得聯系。為了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,及時準確地向權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費,請作品著作權人及時與本網站聯系,以便支付稿酬。




